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全诗意思(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)

归园田居

陶渊明(魏晋)
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

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

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

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

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
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

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

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
归:返回、回来,动词。

园:园圃,指种植蔬菜和果树的地方,名词。

田:农田、田地,名词。

居:住所、住宅,名词。

归园田居:返回有园圃和农田的住所。

第一句: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

1、少:年少的时候、少年时代,此处是名词用作副词,在年少的时候。

2、适:适应、适合、迎合,动词,adapt to。

3、俗:庸俗、世俗,名词。

4、韵:气韵、风度,名词。

5、性:本性,名词。

6、本:本来、原本,副词。

7、爱:喜欢、喜爱,动词。

8、丘:小山,名词。

9、山:大山,名词。

10、丘山:名词近义词连用,泛指各种山。

白话文:在年少的时候,(我)就没有迎合庸俗的气韵,(我的)本性原本就喜欢各种山丘。

第二句: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

1、误:错误地、失误地,副词。

2、落:落入、掉进,动词。

3、尘:尘世的、庸俗的,形容词。

4、网:羁绊、束缚,名词。

5、尘网:世俗的束缚。

6、三十年:有人认为是“十三年”之误(陶渊明做官十三年)。一说,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(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),诗人意感“一去十三年”音调嫌平,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。

白话文:(我)错误地落入尘世的束缚之中,一去就是三十年。


第三句: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

1、羁(jī):束缚、拘束,动词,此处用作形容词,被束缚的、被拘束的。

2、羁鸟:被束缚的笼中之鸟。

3、恋:留恋、思念、怀念,动词。

4、池鱼:池塘中的鱼。

5、故:原来的、旧有的,形容词。

6、渊:深潭,名词。

白话文:(我就像)被束缚的笼中之鸟留恋以前的树林,池塘中的鱼儿思念原来的深潭。

第四句: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

1、开:开垦、开发,动词。

2、荒:荒地,名词。

3、野:原野、田野,名词。

4、际:边缘、边际,名词。

5、南野际:南边田野的边缘,此处是名词用作副词,在南野际,其实是句子的地点状语,开荒(于)南野际,在南边的田野的边缘开垦荒地。

6、守:抱守、坚持,动词。

7、拙(zhuō):质朴的,形容词,此处用作名词,质朴的生活方式。

8、守拙(zhuō):意思是不随波逐流,固守节操。

9、归:回归、回到,动词。

10、园:菜园,名词。

11、田:田地,名词。

12、园田:名词近义词连用。

白话文:(我)在家南边的田野的边缘开垦荒地,抱守这种质朴的生活,回归到菜园和田地之中。


第五句: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

1、方:占有、拥有,动词。之前这个“方”字的意思,都被主流观点认为是“围绕、环绕”的意思,但是,查看词典,“方”并没有这个意思,这种叫孤例,而孤例从来都是错误的,而且,从这句的意思来看,这一解释也不正确,“环绕着住宅的是十多亩耕地”,难道陶渊明直接住在田地里吗?那是不可能的,而且和下文的内容也不一致,因为下面马上就说了,“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,陶渊明是住在村子里的。把“方”字在词典中所有的意思查看一遍,就会找到“占有、拥有”这个完全合适的语义,《诗经·召南·鹊巢》中有“维鹊有巢,维鸠方之。”在这句话中,就是这个意思,而且,陶渊明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《诗经》特色明显,对于《诗经》中的诗句借鉴的非常不错,这里的“方”字就是这种情况。

2、宅:宅田,古时官员告老还家,公家给以养老的禄田,名词。这个“宅”字之前被解释为“宅地”,但是,陶渊明可能会住着十余亩的宅地吗?这种解释符合基本逻辑吗?很明显不能。而且下一句马上就说了,“草屋八九间”,八九间草屋能占地十余亩吗?

3、草屋:屋顶用稻草、麦秸等盖的房子,大多简陋矮小。

白话文:(我)拥有十余亩的宅田,还有八九间草屋。


第六句: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

1、荫(yìn):遮蔽、遮挡,动词。

2、罗:排列、罗列,动词。

3、堂:正房、正厅,名词。

白话文:榆树和柳树遮蔽着草屋后面的屋檐,桃树和李树排列在正房前面。

第七句: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
1、暧(ài):昏暗不明的,形容词。

2、暧暧:迷蒙隐约的、若隐若现的,形容词叠字使用,加深单字的语义。

3、暧暧远人村:这是一个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,正常的语序应该是,远人村暧暧,也就是,远人村是暧暧的。

4、依:柔顺的,形容词。

5、依依:轻柔缓慢地飘升的,形容词叠字使用。

6、墟:乡村、村落,名词。

7、烟:炊烟,名词。

8、依依墟里烟:这也是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,正常的语序应该是,墟里烟是依依的。

白话文:远处人家的村落是迷迷蒙蒙的,村落里的炊烟袅袅升起。


第八句: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
1、吠:狗叫,不及物动词。

2、狗吠深巷中:其实是,狗吠(于)深巷中,狗在深巷中吠。深巷中是地点副词,修饰句子动词“吠”。

3、鸣:鸣叫,不及物动词。

4、颠:顶端,名词。

5、鸡鸣桑树颠:其实是,鸡鸣(于)桑树颠,鸡在桑树颠鸣。桑树颠意思地点副词,修饰句子动词“鸣”。

白话文:(晚上)狗在深巷中吠叫,(早上)公鸡在桑树上鸣叫。

第九句: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

1、户:门,名词。

2、庭:厅堂,名词。

3、户庭:犹门庭,门户和厅堂,名词近义词连用,此处用作副词,做句子的地点状语,在户庭,在大门和厅堂里。

4、尘:灰尘、尘土,名词。

5、杂:杂物,名词。

6、尘杂:名词近义词连用。

7、虚:空的、空虚的,形容词。

8、室:屋子、房间,名词。

9、余:多余的、剩余的,形容词。

10、闲:闲着的、空着的、闲置的,形容词。

11、余闲:形容词近义词连用。

白话文:在大门和厅堂里,没有灰尘和杂物,空着的房间还有多余和闲置的。

第十句: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
1、久:长久地、长时间地,副词。

2、在:处于、处在,动词。

3、樊(fán):篱笆、栅栏,名词。

4、笼:竹笼、笼子,名词。

5、樊笼:名词近义词连用,这里比喻官场生活。

6、复:再、又,副词。

7、得:得以、可以,助动词。

8、返:返回,动词。

9、自:原来的、本来的,形容词。

10、然:…的样子,名词性后缀。

11、自然:原来的样子、本来的样子。

白话文:(我)长久地处在篱笆和竹笼内,再次得以返回本来的样子。


创作背景

公元405年(东晋安帝义熙元年),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,不过八十多天,便声称不愿“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”,挂印回家,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、身不由己的生活,选择了终老田园。

辞官归隐之后,创作了《归园田居》诗一组,共五首,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,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,这是第一首。主要是以追悔开始,以庆幸结束,追悔自己“误落尘网”、“久在樊笼”的压抑与痛苦,庆幸自己终“归园田”、复“返自然”的惬意与欢欣,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,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。


作者简介

陶渊明(约365~427年),字元亮,晚年更名潜,字渊明,别号五柳先生,私谥靖节,世称靖节先生。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,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、辞赋家、散文家,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。


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誉为“隐逸诗人之宗”“田园诗派之鼻祖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