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南洋最多是哪里人(历史上下南洋的人都来自哪里呢?)
明朝末年,中原王朝日益衰落,内忧外患,民不聊生。当土地不能养活足够人口的时候,很多百姓会选择去逃荒。这其中,南洋的各国成了逃荒主要的目的地第一,去南洋各国闯荡的过程,叫做下南洋。
下南洋的人,超过90%的人来自于广东和福建。所以在某些南洋国家,这些华人的后裔,普遍会讲粤语,客家话,闽南语或者福州话。
下南洋和闯关东,走西口不同的是。这些人离开了自己的祖国,去到了其他的国家。存在风俗习惯不同,文化差异和气候不同还好说,语言不通这怎么办呢?
首先,当明朝末年的时候,东南亚的各国普遍比较落后,华人涌入这些国家,可以完全把自己在中国的农业技术带到当地,由于人数较多,形成了群体,所以生存希望更大。
其次,东南亚各国为了吸引华人去种植,以及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工厂需要华工,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,例如免费提供大米和食盐,提供交通工具,提供警察的保护,和提供永久居留权。
最后就是当这些华人在侨居国家的事业有所起色的时候,家乡的亲戚朋友则慕名而来,协助发展。
前文说过,这些下南洋的华人超过90%来自广东和福建。除此之外,广西,浙江,江苏,山东,河北和江西也有少数人参与。但是由于北方人比重很小,所以当地的华人圈并未大范围流行说国语,反而说粤语,闽南语,客家话的居多。